寿光有哪些民风民俗?详细一点的,比如饮食,婚嫁,丧葬,民居,禁忌之类的!谢谢啦

新郎西装专卖店在哪里-新郎西装定制寿光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寿光名吃 虎头鸡 王高虎头鸡

是寿光市的一道传统特色菜,最早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寿光王高村,因将鸡剁成块、挂糊炸成金**后,状如虎头,故名“王高虎头鸡”。其特点是:炖熟后鸡酥肉烂、醇香可口,鸡汤更是鲜美,为菜都人招待贵宾、喜庆宴席之必备美味。 羊口老咸菜 寿光民间有一种普及的腌菜称为“辣疙瘩”。因其腌制时间越长越好吃,所以人称之为老咸菜。而寿光老咸菜尤以羊口产的味道最好,是因为配料不同工艺独特的原因。 正宗的羊口老咸菜以鱼卤腌制。得鱼卤后,先晒鱼卤,使其发酵,除油。(须经过30天,每天缸内温度达到60℃)然后再进行腌制成菜,经多年的翻、晒、倒缸,而得家喻户晓的羊口老咸菜。 筢菇 寿光民间的一种传统菜肴,民间称为“pagu”。制作材料:绿豆、菠菜、萝卜、水,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将绿豆发出小芽,跟菠菜汁、绿萝卜一起用料理机打成泥(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石磨),保存的时候将水分挤出,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状,颜色呈现暗绿色。烹调的时候先炝锅,放入大料、肉片、粉条等勾兑好汤汁,将筢菇团捏碎放入锅中,混合韭菜、香菜等中火加热五六分钟后,炒好出锅。上盘后的外形有点类似于蔬菜豆腐。90年代以前,北方乡村在冬天基本上吃不到太多的新鲜蔬菜,于是老百姓便利用手中的几项材料制作出各种菜肴,故而有了这道传统美食。

关于潍坊(寿光)地区的结婚习俗

结婚流程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2.2.12.蜡烛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3.3.5.8.焰火道具

3.3.5.9.烛台、婚礼蜡烛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4.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附近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

4.3.8. 9:10 车队出发

4.4.迎新娘

4.4.1. 10:00 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

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

4.4.3 10:10 小孩子滚床

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

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4.5.酒店准备

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

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

4.6.酒店迎宾

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

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

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4.7.婚礼仪式

4.7.1. 12:15 主持人准备

4.7.2 12:15 音响准备

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

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

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

主持人介绍

主婚人致词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人父母上台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

新人给父母敬茶

双方父母代表讲话

双方父母退场

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点燃蜡烛

游戏

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

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

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

4.8.下午休息

4.8.1. 14:00 宾客离开或到室娱乐

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

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

4.9.晚餐

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

4.10. 闹洞房

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

女方藏结婚证

新郎找结婚证

其它节目自由发挥

4.10.2. 22:30 宾客离开

4.11.摄像摄影

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

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

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

4.11.4.摄影适时拍摄

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

5.婚礼项目结束

5.1 23:00 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项目总结

寿光民风民俗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寿光名吃 虎头鸡 王高虎头鸡

是寿光市的一道传统特色菜,最早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寿光王高村,因将鸡剁成块、挂糊炸成金**后,状如虎头,故名“王高虎头鸡”。其特点是:炖熟后鸡酥肉烂、醇香可口,鸡汤更是鲜美,为菜都人招待贵宾、喜庆宴席之必备美味。 羊口老咸菜 寿光民间有一种普及的腌菜称为“辣疙瘩”。因其腌制时间越长越好吃,所以人称之为老咸菜。而寿光老咸菜尤以羊口产的味道最好,是因为配料不同工艺独特的原因。 正宗的羊口老咸菜以鱼卤腌制。得鱼卤后,先晒鱼卤,使其发酵,除油。(须经过30天,每天缸内温度达到60℃)然后再进行腌制成菜,经多年的翻、晒、倒缸,而得家喻户晓的羊口老咸菜。 筢菇 寿光民间的一种传统菜肴,民间称为“pagu”。制作材料:绿豆、菠菜、萝卜、水,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将绿豆发出小芽,跟菠菜汁、绿萝卜一起用料理机打成泥(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石磨),保存的时候将水分挤出,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状,颜色呈现暗绿色。烹调的时候先炝锅,放入大料、肉片、粉条等勾兑好汤汁,将筢菇团捏碎放入锅中,混合韭菜、香菜等中火加热五六分钟后,炒好出锅。上盘后的外形有点类似于蔬菜豆腐。90年代以前,北方乡村在冬天基本上吃不到太多的新鲜蔬菜